瓦拉赫(0noWallach)德國化學家
1847年3月27日生於普魯士,就讀于格丁根大學,1869年獲博士學位。1870年在波恩大學任教,講授藥物學,1876年任教授。他是一位實驗技藝高超的化學家。他對藥劑中難以分離和分析的揮髮油進行了反復蒸餾,把這種複雜的混合物分離,並且對這些組分 的性質進行了研究,鑒別了許多性質相近的化合物。並且發現了這類化合物的歸屬類別。1910年他因分析天然芳香油獲得成功,而成為第十名諾貝爾化學獎的得 主。1889-1915年,瓦拉赫任格丁根化工學院院長。1931年2月26日在格丁根去世,享年84歲
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優缺點,他們的潛能是不一樣的,一旦找到他們的特長,孩子通過努力就能獲得成功。這一現象就是著名的「瓦拉赫效應」。對大部分「望子成龍,望女成鳳」而孩子表現不如預期的家長,本篇應該可以有點啟示。
以下摘自黃冰梅編註:「壞孩子都是罵出來的」第一章:別貿然給孩子扣上「桂冠」
三.小丑笑料
每個人都會有缺點,只是有的人多一點,有的人少一點,有的人的缺點很容易看出來,有的人的缺點不容易看出來。家長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十全十美,每當看到自己孩子有什麼地方不如別的孩子時,就會感覺面子上很難堪,於是就責罵孩子。「你像小丑一樣笨拙,讓我們當眾出醜。太尷尬了。」「求求你啦,努力點吧,則讓別人笑掉大牙了-」在這些經常性的責罵聲中,孩子就會產生自卑,感覺自己不如其他小朋友,成為別人嘲笑的對象,從而影響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。
面對這樣的孩子,家長不應該採取粗暴的方式,而是應該理解孩子,發現孩子的優點,鼓勵孩子發揮自己的長處。
奧托.瓦拉赫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,他的成長過程極富傳奇色彩。
中學剛開始時,奧托.瓦拉赫學習文學,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在這方面有一番作為,但是一個學期之後,老師為他寫下了這樣的評語:「瓦拉赫很用功,但過分拘泥,這樣的人即使有完善的品德,也絕不可能在文學上發揮出來。」看到這個評語,奧托.瓦拉赫再也無心學習文學了,於是父母讓他改學油畫。可瓦拉赫不管足在構圖方面,還足在著色方面,都表現出了極大的無知,根本不能理解藝術,於是他的成績只能是倒數第一。看著他這麼的笨,絕大部分老師已經不對他抱什麼希望了,但是他的父母仍然堅信自己的兒子有他的優點和特長。
很多人嘲笑奧托.瓦拉赫和他的父母:「對這樣的孩子還能把什麼希望嗎?那簡直是在浪費時間。」然而,瓦拉赫的父母並沒有因此而放棄。經過細心觀察,他們發現孩子對化學很感興趣,於是找到化學老師,建議讓奧托,瓦拉赫嘗試學習化學,老師接受了他父母的建議。這一下,瓦拉赫智慧的火花彷彿被點燃了,文學藝術的「不可造就人才」,一下子變成了公認的化學方面的「前程遠大的高材生」,在同類學生中,他的成績遙遙領先。
瓦拉赫取得的成就,帶給我們這樣一個道理: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優缺點,他們的潛能是不一樣的,一旦找到他們的特長,孩子通過努力就能獲得成功。這一現象就是著名的「瓦拉赫效應」。
在培養教育子女方面,「瓦拉赫效應」給了家長重要的啟示:要靜下心來了解孩子,發現他們的優點。家長對待孩子不能採取簡單、暴躁的教育方式,應該細心觀察和分析,設法找到孩子的潛能所在,引導他們最大地發揮自己的特長,孩子的智慧火花就可能被點燃,而一旦孩子學有所長,就會信心大增,強大的學習動力就會產生。
很多家長都指期望孩子學好功課,末來有一番作為,於是不管孩子是否喜歡,也不管孩子喜歡什麼,強迫孩子學習一些課程,抑制了孩子潛能的發揮,影響到孩子的發展,而當孩子沒有達到他們的要求時,又責罵相加。然而實際上,孩子可能在其他方面有特長,甚至有非凡的才能,可憐的是,他們的潛能被家長一廂情願的扼殺殆盡。
瓦拉赫的成長過程還啟示我們:對孩子要有愛心和信心。在瓦拉赫幾經失敗的過程申。儘管有很多人嘲笑他、嘲笑他的父母,認為他的父母完全是在浪費時間,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放棄過,從來沒有為此而責罵過瓦拉赫,最後終於找到了他的成功之路。所以,當孩子成績不好甚至很糟糕時,我們應該學習瓦拉赫的父母,去幫助孩子分析原因,多多關心他、鼓勵他。
「瓦拉赫效應」告訴我們:每個人都有自已的特長,只是還沒有被發現。家長對孩子要有信心,千萬不可方法簡單,態度粗暴,動輒訓斥打罵,或者置之不理。此外,還應該多和老師聯繫,經常與他們溝通,積極尋找孩子的優點和特長,發掘孩子的潛能。老師和家長一樣,非常愛孩子,甚至由於整天和孩子在一起,他們比很多父母更了解孩子,會非常願意和家長一起發現一個「瓦拉赫」!
結論: 希望下一個瓦拉赫是我~ 呵呵呵
引述:http://share.youthwant.com.tw/sh.php?do=D&id=31021197
留言列表